不要过高;盘条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一定的表面粗糙度,不允许有折叠、裂纹等表面缺
陷;钢的组织致密,无内部缺陷。
2 冷镦钢主要生产工艺
冶炼冷镦钢的关键是要提高钢水的纯净度,降低钢水的非金属夹杂物含量。钢水终点
碳含量稳定在规定范围内是降低钢水氧化程度和减少钢水非金属夹杂的主要措施。
冷镦钢盘条生产的工艺流程:
铁水→转炉→精炼炉→连铸→加热→高速线材轧制→高线控制冷却→成品检验→入库。
合金冷镦钢线材的生产工艺流程与碳素钢线材基本相同,但合金冷镦钢丝变形抗力较
大。为保证冷镦成型,球化退火是必不可少的,可获得比较理想的组织。
常用工艺路线:
线材→冷拉→球化退火;线材→再结晶退火→冷拉→球化退火。
对冶炼工艺的要求:(1)新炉前20炉、补炉前3炉及新包第1炉不得冶炼冷镦钢;(2)出
钢温度为1630~1660℃;(3)脱氧合金化,终脱氧加入硅铝钙钡合金;(4)钢包清洁无冷钢,
钢包进行吹氩。
LF精练时间不少于35min,白渣保持时间不低于15min。出钢温度:开浇(1585±5)℃,
连浇(1567±5)℃。出钢时喂CaSi线,并进行弱搅拌。同时方坯表面不得有脱方、裂纹、重
接、分层等缺陷。
影响冷镦钢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可将影响冷镦钢质量因素归纳为材料塑性、材料基体连续性、材料组织
连续性和材料表面质量等。根据对冷镦钢的质量检测,发现影响冷镦钢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以下4个方面:钢的化学成分、坯料表面缺陷、设备调整、晶粒度和轧制工艺参数。
(1)化学成分的影响。钢中硫、磷等杂质元素直接影响冷镦钢冷镦性能。在冷镦钢的冶
炼过程中针对不同钢种应去除相应杂质。某些非金属夹杂破坏了钢的基体连续性,在静载
荷和动载荷的作用下,往往成为冷镦钢裂纹的起点。因此,应尽量降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
同时对其进行处理(如钙化等),减少其在钢中的危害。
(2)坯料表面缺陷的影响。坯料表面缺陷是产生冷顶锻开裂的裂纹源,主要形式有坯料
表面重皮、裂纹、尖锐过度等。在加工时,由于裂纹的存在引起应力集中,同时产生复杂
的应力状态,导致裂纹扩张,最终冷顶锻开裂,因此,选用优质钢坯是提高冷镦钢质量的
前提。在轧制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温度不均也会促使产品出现开裂现象。
(3)轧制过程中设备调整对冷镦钢性能的影响。生产过程中各项轧制规程的制定是影响
产品冷镦性能的主要因素,例如压下量、张力等的调整以及生产备件的装配和调整。若轧
制生产调整不当,使产品在轧制过程中产生折叠或划伤,破坏产品的表面,形成开裂的裂
纹源。因此,制定合理的轧制规程是提高冷镦钢质量的关键。
(4)晶粒度的影响。晶粒度是衡量冷镦钢能否达到一定的综合性能的标准之一。晶粒越
细,其内部因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的机会就越小,有利于冷顶锻等性能的提高。细晶钢可
以承受较大的变形量,具有较大的延伸率、断面收缩率、较好的塑性以及较高的韧性和强
度。因此要求在轧制过程中,奥氏体化温度不宜过高,保温时间不宜过长。
(5)轧制工艺参数的影响。冷镦钢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其控冷关键是使奥氏体分解
在适中的温度下进行,并且使分解转变的时间较长,以便得到适中的铁素体晶粒和少量的
珠光体,提高冷镦钢的强度,并使塑性指标不致下降,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